当前位置:首页 >榜样力量
 
四十年初心不改 一辈子坚守承诺
——记中基发展岩土工程分公司技术员李柏明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6-18
  


  李柏明,对中基发展的许多人而言,或许并不熟悉。他朴实无华,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建筑施工一线,将全部心血倾注于电力施工的安全技术和质量控制,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。
  守一颗初心 从年少到花甲
  1985年,21岁的李柏明参加工作,作为总工程师的父亲对他很关心,常常深入工地,结合实际操作,耐心地为这个初出茅庐的“青瓜蛋”讲解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诀窍,并叮嘱他:“师傅领进门、修行在个人,要下笨功夫、学真本事、做工匠人。”这些话语,深深地烙印在李柏明的心中。
  自幼就喜欢拆卸家里废旧收音机、录音机的李柏明,对电工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工师傅,他不仅向师傅和同行学,还主动买了《电力工程项目管理》《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管理》等书籍自学。向来一看书就犯困的他,这次却一反常态,仿佛“电工技术”打通了他爱学习的“任督二脉”。无论是吃饭间隙还是出差途中,他一坐下来就会翻开书;别人午休时,他仍在琢磨练习,从用电设备安装到分配、供电及使用交底,反复总结推演……正是这种争分夺秒、只争朝夕的热情,让这个青涩的小伙子逐渐成长为公司电力工程施工的“领头人”。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柏明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,手掌也是伤了好,好了伤,技艺也越发精湛。1994年,北京王府井地铁项目启动,李柏明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积极投身其中。他不仅参与项目内部各项工作,还积极配合项目组、公司和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沟通。在保障现场用电安全、推动项目的高效安全顺利进行方面,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。特别是在分电路布线方面,他提出的规划先行、整洁有序、遵循标准、兼顾扩展性的方案,被相关岗位和部门采纳,取得了显著成效,其突出的工作业绩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,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。
  2020初,武汉暴发了新冠疫情,当时李柏明所在的武汉清能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,处于疫情核心区域。随着3月28日武汉第一班列车开通,李柏明便开始筹备工作,组建劳务队复工。“招人”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。因为疫情影响,很多工人都选择了留在家里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想尽办法,向公司申请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、协同安全部门配备完善的防护物资和药物,并亲自上门说服工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项目于4月8日实现全面复工生产。
  选一条路 扛起责任追求工匠精神
 “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。”在李柏明看来,无论是大型工程项目还是临时设施建设,无论是复杂挑战还是简单任务,都要持之以恒地“用心”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  对李柏明而言,每个项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在北京常营项目的施工现场,夜晚机械轰鸣,灯光闪烁,工地如繁忙的不夜城。尽管环境嘈杂,但李柏明始终保持着冷静专注,在这片24小时不停歇的工地上,“歇人不歇设备”是常态,用电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,他每天多次细致检查电箱电线。一次检查中,他发现电箱和电线因负载过重频繁跳闸,便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方案。按照建议,项目组及时更换了大功率电箱,扩容用电,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稳运行。他的严谨负责赢得了甲方的信任和尊重,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  不仅如此,李柏明多次针对施工现场设施布置合理性提出独到建议。如对于电箱电缆布置,他发现,传统方式存在电缆长、走向乱、维护难等问题,于是提出一套“三点一线”原则的布置方案,即让电源接入点、用电设备和电箱保持直线布置,减少电缆弯曲交叉。通过合理规划电箱位置,缩短电缆长度,提高了施工效率,降低了电缆损坏风险。他还在电箱周围设置清晰标识和防护措施,方便工人快速识别操作,增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。
  李柏明精通各类检查日常业务,确保工程信息准确及时。在电力检修中,他全程跟踪,严格控制质量,有效避免二次检修,节约人力和预算,减少材料备件消耗,大幅提高检修效率。
  历经四十载春秋,200余个项目,李柏明的身影成为公司电力施工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他用40年的坚守和执着,走出了平凡却不平庸的“电工匠”之路,用行动诠释了匠心独运和责任担当。他用实践告诉我们:唯有坚守初心,方能行稳致远;唯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敬畏,方能创造更大的价值;唯有不断追求技术进步,方能让“匠心”熠熠生辉、薪火相传。如今,这位“领头人”依旧带领团队奋斗在施工现场,严谨认真地巡检,采集分析数据……一如往常,只为项目安全顺利保驾护航。

 
 
  
 
 
   
版权所有:乐鱼网页版,乐鱼(中国)
网站备案:京ICP备09039025号
地  址:北京市顺义区机场东路2号中国冶金地质4号楼
官方微信